2007/12/11

豆瓣蔥爆羊肉

英國的肉類其實大部分是有一種奇怪的味道的(據友人說是因為屠宰時不放血,所以腥味都積在肉裡)。所以我在這邊煮菜絕對是重口味,不然那股子味道雖然說不上難吃,但就是沒台灣的肉好吃。這次的豆瓣蔥爆羊肉當然也是因此而產生。

材料:
羊肉(我在這邊多半買羊肩肉,味道 OK,價格跟其他部位的羊肉差很多)
大蒜(至少一整顆)
青蔥一把
辣椒數條
白胡椒粉少許
混合辣椒粉(含小茴香、胡荽)
醬油少許
鹽少許
砂糖少許
豆瓣醬約兩大匙
白酒
醋少許

作法:
1. 將羊肉切小塊,用加白酒與少許蔥段的水穿燙去腥備用。
2. 大蒜、青蔥、辣椒切碎備用。
3. 起油鍋放少量鹽,倒入大蒜、辣椒以及白胡椒粉爆香。
4. 放入羊肉炒香,倒入適量白酒去腥。
5. 再放入豆瓣醬、青蔥、混合辣椒粉、砂糖、醬油以及醋,拌炒均勻後悶煮入味。

護伯實驗心得:
這道菜不是用羊肉片煮,所以最後悶煮的時間一定要夠,羊肉才會入味。最好是像煮三杯雞一樣,煮到把汁收成稠稠的,在關火後把鍋蓋蓋上再悶一陣子效果會更好。

2007/11/12

希臘式(或印式?)羊絞肉

英國羊肉比台灣便宜,所以我這次迫不及待先買了羊絞肉來試煮。本來是想做印度式的,結果被 FLAT MATE 說吃起來像希臘式的。不過無所謂啦,只要結果好吃我就很滿意了!

材料:
羊絞肉
原味優格三大匙
薑少許
大蒜一顆
洋蔥半個
蕃茄一個
辣椒數條
香菜一把
黑胡椒粉
混合辣椒粉(含小茴香、胡荽)
咖哩粉少許
白胡椒少許

椰漿塊
白酒

作法:
1. 將羊肉用優格醃漬約 10 分鐘備用。
2. 薑、大蒜、洋蔥、辣椒、蕃茄切碎備用。
3. 起油鍋放適量鹽,倒入 2 以及咖哩粉、白胡椒爆香。
4. 放入羊肉炒香,倒入適量白酒去腥後悶煮。
5. 再放入切碎之香菜、混合辣椒粉、黑胡椒粉以及椰漿塊悶煮入味即成。

護伯實驗心得:
這道菜辣椒要夠辣,香菜也要放夠多,味道才會出來。如果沒有混合辣椒粉,也可以直接放普通辣椒粉,然後另外加放小茴香(cumin)粉。 優格千萬不要用甜的那種,如果不怕肥,可以用比較 creamy 的 Greek style 優格替代。

香料烤鮭魚

雖然英國菜很難吃,食材種類也很少,但香料倒是挺多種類的。為了省錢,我買了一罐 Mixed Herb 取代購買多罐單一香料。這次用這萬用香料烤鮭魚,出來的成果還不錯喔!

材料:
鮭魚 fillet

橄欖油
Mixed Herb
黑胡椒粉
白酒

作法:
1. 把鹽、橄欖油、黑胡椒粉、Mixed Herb 混合均勻後塗抹在鮭魚上,倒上少許白酒,靜置約 5-10 分鐘。
2. 烤箱預熱 180 度,放入醃好的鮭魚烤熟即可。(約 15-20 分鐘,視鮭魚肉大小而定)

2007/11/11

普羅旺斯雞腿

這道菜不是我發明的,是我家老媽以前出去外面學烹飪時學到的。是名符其實的懶人菜,好吃又好做!

材料:
雞腿
黑胡椒粒

普羅旺斯香料

作法:
1. 在雞腿上劃幾刀後,均勻抹上鹽與黑胡椒粒(亦可用黑胡椒粉)後醃 10 至 20 分鐘。
2. 再將雞腿均勻抹上普羅旺斯香料,放入電鍋蒸熟。
3. 將蒸好之雞腿放入烤箱將表皮烤至酥脆即成。

護伯實驗心得:
其實我一般做這道菜時是不會做到第三道手續,都是蒸熟就吃了(因為我並不特別愛脆皮)。醃雞腿時用黑胡椒粒味道會比黑胡椒粉要香,可是吃的時候就很討厭,會一直咬到胡椒粒,所以我後來大多時候都用粗黑胡椒粉。蒸完雞腿後留下來的湯汁是很棒的拌飯聖品,千萬別浪費了!

2007/6/7

咖哩蕃茄燴海鮮

日式咖哩塊也是廚房必備的好物之一,只要加了咖哩塊,很少會煮出難吃的料理。不過因為單純的咖哩有點沒趣,所以我稍為變化了一下,把咖哩當成「烹大師」來用,而不是弄得整鍋都是咖哩,這樣質感瞬間就提升了不少阿!

材料:
蝦子(請參考大蒜辣椒蝦的方式來處理)
透抽
鱈魚
蕃茄
牛奶
白酒
羅勒
大蒜
巴西利
白胡椒粉


咖哩塊一小塊

作法
1. 蝦子用牛奶稍醃,透抽橫切成圓圈狀,鱈魚切塊後先用橄欖油與白酒將表面煎熟。大蒜切碎,蕃茄穿燙剝皮切碎。
2. 起油鍋放入少許鹽,爆香大蒜後,倒入蕃茄、羅勒、少許糖與白胡椒粉稍煮,再倒入蝦子(連牛奶一起)透抽拌炒。
3. 蝦子與透抽煮熟後再放入鱈魚,倒入白酒與巴西利悶煮,最後再放入咖哩塊,使其融化後再悶煮一段時間入味即成。呈盤後再灑上一些巴西利。

這種裝盤美化的方式姑且稱之為「紅花綠葉法」吧!


護伯實驗心得:
因為咖哩塊本身就有鹹味,所以鹽的份量要抓好,以免過鹹。鱈魚因為太容易碎了,所以最好事先在表面裹一層麵粉後稍煎(我是不裹麵粉用不沾鍋煎,因為我怕胖)再放進去煮,比較不會散。但這樣處理後最好還是要溫柔的翻攪,不然鱈魚塊還是會消失無蹤的。喜歡吃濃純一點的湯汁的人,可以放多一點牛奶,或加一點動物鮮奶油(請不要使用植物鮮奶油,那是做甜點專用的,本身有甜味)。

2007/6/6

義式油醋香料沙拉醬汁

我喜歡的沙拉是充滿新鮮生菜的那一種。那些有著濃濃美乃滋感的沙拉(如馬鈴薯沙拉)雖然也很美味,但相較之下,我還是喜歡啃草阿!(莫非我前世有一世是馬?)

單單充滿新鮮生菜還不夠,我對醬汁也很囉唆。一般來說,我只加日式和風醬或義大利油醋醬,千島醬或其他同樣具有濃稠感的醬汁可不碰就不碰,除非沒了選擇。這次我們家自製的這種醬汁口味外面應該比較少吃到,因為一般的油醋醬都比較強調醋的酸味,而我家這種是以香氣取勝,不是那麼酸。

材料:
橄欖油(最好用 Virgin 的)
義大利紅酒醋
新鮮紅蔥頭
大蒜
西洋芹碎末
百里香
奧勒岡
黑胡椒粉


作法:
1. 橄欖油與紅酒醋以 1 : 3 的比例混合(怕酸的人可改成 1 : 2)。
2. 將大蒜與紅蔥頭壓成泥狀,加入 1 中。
3. 再倒入其他材料(放入的量視個人口味而定),用手動打蛋器充分拌勻。

護伯實驗心得:
這道醬汁重點在於油醋一定要混合均勻,不可油水分離,不然材料的味道無法充分的混合在一起。大蒜放適量就好了,不要像我一樣,常一放就一發不可收拾……因為生大蒜不止很辣,吃多了還會肚子痛。紅酒醋的部分,選擇三年醋就可以了;五年醋太甜,是用來澆在水果或冰淇淋上的。至於這道醬汁做好後倒在什麼樣的葉菜類上,就隨各人喜好啦!以下提供我家沙拉所使用的材料—

蘿蔓生菜   掰成適當大小。使用前先用冰水泡一天,口感會更鮮脆!
聖女小蕃茄  不要整顆放,要切開
西洋芹    切薄片
紅蘿蔔    切薄片
紅洋蔥    橫切成薄洋蔥圈
水煮蛋    用切蛋器切片

2007/5/31

芥末迷迭香烤羊排

我很喜歡看緯來日本台的綜藝節目,之前有一陣子緯來日本台連播了好幾集關於嫁給外國人的日本豪門貴婦的節目,我當然也是沒錯過。而這道菜就是從這系列節目中看到的。其實看了看這些貴婦的生活,除了財產多得嚇人,花錢絕不手軟之外,吃的東西倒是沒有太令人驚訝。例如說這道烤羊排,裡面也沒加什麼稀少珍貴的材料,不過好做又好吃(當然不能免俗的,我又把這位貴婦的食譜加料了),怕吃羊肉的人應該可以接受這道菜。因為經過芥末的處理,羊羶味完全消失無蹤,只剩下肉的鮮美。

材料:
羊小排
新鮮迷迭香
芥末醬
橄欖油
黑胡椒粉

作法:
1. 先將羊小排用橄欖油、迷迭香與黑胡椒粉醃漬。
2. 將芥末醬塗滿羊排的表面,連之前的醃料一起放入烤箱烤熟(我這次用 200 度烤了約 40 分鐘)。

相信我!這羊排吃起來絕對比看起來好吃!


護伯實驗心得:
新鮮迷迭香最好先過一下熱水再拿去醃漬,香味才會出來。如果手邊沒有新鮮迷迭香,可以考慮用乾燥的迷迭香,不過因為乾燥香料的味道比新鮮的重很多,所以放的量要適量。芥末醬的部分,首選我認為是帶子的法式黃芥末醬。如果覺得芥末醬吃起來太鹹,可於吃之前灑上一些檸檬汁去鹹。

2007/5/29

大蒜辣椒蝦

這道菜是從 Discovery 上另一位女廚師的節目看來的,超級簡單,唯一比較討厭的就是要處理蝦子。慚愧的是,護伯到現在還沒有自己從頭開始處理蝦子過,都是接手護伯媽已經剪去扎手的鬚、抽去臭臭腸泥的蝦再加工。

材料:
帶殼蝦
辣椒
大蒜
白酒
牛奶


作法:
1. 大蒜、辣椒切碎備用。蝦子先用牛奶、白酒醃泡,放入冰箱稍冰。
2. 起油鍋(因為是西式的,有橄欖油請用橄欖油),放入辣椒、大蒜爆香,再放入蝦子拌炒,起鍋前再放鹽並用白酒熗酒,再稍煮片刻即成。

整盤紅不啦幾的,可惜一點都不辣 >_< 我想放朝天椒阿!


護伯實驗心得:
這道菜原來的煮法是用帶殼蝦,這樣炒起來才會有蝦殼與蝦黃的香味,但是因為我很討厭吃飯吃到一半要用手剝蝦殼,弄得整手黏搭搭,所以就用半帶殼蝦來煮。看上面的圖片很清楚,我把蝦身的殼都剝了,只留頭尾,這樣就可以魚與熊掌兼得了~

另外,一般醃蝦子是用蛋白,不過我家通常是用牛奶。這道菜如果用辣一點的辣椒來炒的話,用牛奶來醃也會比較適合,因為牛奶可以解辣(同理可證,如果吃到很辣的東西絕對不要喝水,不然只會越來越辣,喝牛奶才能真正減輕辣味)。

2007/5/26

惡搞—涼拌五毒

這道菜為什麼叫五毒?老實說我也不知道。原來食譜中的五毒是蔥絲、嫩薑絲、蒜苗絲、辣椒絲、香菜絲,不過因為我手上沒有蒜苗絲,所以就拿了洋蔥絲來替代,醬料也讓我胡亂改過了,所以吃起來口味偏西式。

材料:
A 料
洋蔥絲
蔥絲
嫩薑絲
辣椒絲
香菜絲

B 料



橄欖油
七味辣椒粉
黑胡椒
新鮮檸檬汁

作法:
1. 將洋蔥絲置於鹽水中稍醃後取出洗淨備用。
2. 將處理過的洋蔥絲與其他 A 料全部混和均勻,倒入攪拌均勻的 B 料後稍微翻攪,再靜置一段時間即成。

沙拉只要裝在透明的容器中,質感就會瞬間提升不少阿!


護伯實驗心得:
這道菜其實最累的部分就是要一直切菜。我現在終於深深瞭解為什麼一個好的廚師刀工絕不能差,不然不僅做菜要花很多時間,弄出來的菜也會不好看。醬料中的七味辣椒粉是我個人的嗜好,不敢吃辣的人就請直接忽略這一項吧!

2007/5/24

紅棗花生薏仁豬腳湯

這道菜做得有些不合時節,看起來根本就是女人坐月子吃的,不是現下這種大熱天該端上桌的。不過因為老媽買了豬腳與花生(上次的滷豬腳沒有花生,讓她很殘念),所以還是給它做出來了。

除了消耗食材,做這道菜的另一個原因是懷念我以前公司附近的一家餐館。這家餐館是新開張的,雖然裡面的菜不是什麼頂級美味,但是都非常有誠意,所以每次去都是人滿為患。其中我覺得最有誠意的就是薏仁豬腳湯了(我忘了他有沒放花生)。滿滿一大碗,裡面有兩塊豬腳與好多薏仁才 50 元(我記憶中是這個價錢),而且吃得出來是花功夫下去燉的。現在已經很少有這麼有誠意的店家了,我希望這家店能夠因為這份誠意而一直生意興隆。

材料:
豬腳
薏仁
花生
紅棗



作法:
1. 花生、薏仁先浸泡備用(我這次大概泡了兩小時)。豬腳穿燙備用。
2. 鍋中放適量的水,將豬腳放入並加點醋燉煮約一小時候,再放入花生、薏仁與紅棗再燉一至兩小時,快煮好時再放鹽調味。

雖然我已經撈過好幾趟油了,但看起來還是油滋滋的-_-


護伯實驗心得:
做這道菜唯一的訣竅就是「不停燉煮」,煮越久越好吃。紅棗的部分,怕上火的人最好在煮之前先把子挖出來。現在外面也有賣挖好子的紅棗,作業起來比較省事~

2007/5/22

涼拌蒔蘿百里香透抽

這道菜其實是我惡搞出來的。原食譜是中式的作法,但是我做到一半就改成了西式,結果竟然還受到護伯媽的稱讚。做菜就是有這種好處,可以不按牌理出牌,處處有驚喜~

材料:
透抽(護伯這次用約三隻中型透抽)

A料
薑數片
蔥段
米酒 2 大匙
鹽 1/2 小匙

B料
橄欖油 3 大匙
鹽 1/2 小匙
糖 1/4 小匙
辣椒一支刮除種子剁碎
大蒜兩粒剁碎
蒔蘿少許
百里香少許
新鮮檸檬汁少許

作法:
1. 透抽洗淨切成圓圈狀備用
2. 鍋中放水加入 A 料燒開,放入處理好的透抽燙約一分鐘後,立即拿出用冰水冰鎮後瀝乾。
3. 將 B 料混合均勻後,與燙好的透抽拌勻。

我的裝盤技術總是讓菜的美味減分 >_<


護伯實驗心得:
看 A 料與 B 料的差別,就知道我從哪裡開始把中式的涼拌透抽惡搞成西式的沙拉了吧?:P

這道菜的 B 料是很自由的,如果喜歡吃酸一點,檸檬汁就多放一點;如果喜歡吃辣一點,就不要把辣椒的種子拿掉或改成朝天椒。總而言之,想怎麼樣就怎麼做囉~另外,燙透抽時雖然不要燙太久以免變老,但也要確保有燙熟,不然吃壞肚子可就不是鬧著玩的了。

2007/5/20

長得像外星人的滷花枝

護伯去了一趟台北,結果家中也跟著斷糧斷炊;冰箱中只剩零食與水果,完全沒有可以讓我發揮廚藝的材料。幸好這兩天週末讓護伯媽有空去市場補貨,不然這個 Blog 可能要繼續停一個星期吧?:P

這次的滷花枝又是一個夏天好用的開胃小菜,因為它要冰冰的吃才好吃。在煮的時候,因為花枝那白白圓圓的大頭,讓護伯媽以為我在滷蛋(汗)。我說這怎麼會像滷蛋呢?你沒看到大頭下面還有好幾支觸鬚嗎?沒看過哪種蛋會長觸鬚的吧?說像外星人還比較說得過去。幸好這道菜的味道很正常,沒有因為外型也跟著變成外星人口味。:P

材料:
花枝一隻(護伯媽這次買的是小花枝,所以用兩隻)
蔥兩根

水兩杯
醬油半杯
米酒四大匙
冰糖兩大匙

作法:
1. 花枝洗淨,蔥切段,薑切片備用。
2. 將水、醬油、冰糖、米酒、蔥、薑加在一起煮開,然後放入花枝。煮開後轉小火續煮 20 分鐘後熄火,置於滷汁內浸泡一夜即可。

這是已經泡了一夜的花枝,長得很像被燻黑外星人吧?


切片後看起來正常多了!


護伯實驗心得:
本來的食譜用的應該是一般的白砂糖,但是我個人比較偏好冰糖。一來冰糖比較沒有特殊的味道,二來個人覺得冰糖比較容易上色。如果滷之前先用油將冰糖炒過,可能可以做出帶有焦糖味的滷味,作法可參考我之前做的滷豬腳

2007/5/12

蜂蜜小鬆糕

有鑑於母親節的來臨,護伯給愛吃宵夜與零食的護伯媽特地做了甜食,以便她半夜牙齒癢時有東西可以磨磨牙。不過做這道甜食時發生了兩個小意外,讓我的心血差點毀於一旦!>_<

第一個意外就是護伯忽略最近天氣變熱了,以致於讓奶油軟化時變得太軟,整個生料變得太稀,也間接導致了接下來的第二個意外—在烤得時候有大半生料去跟烤盤做親密接觸了...囧。雖然,我家烤盤年久失修、形狀扭曲是導致生料仆倒在烤盤上的最主要原因,不過如果這些料不是那麼稀,也不至於這麼輕易就流出來...。因此奉勸各位朋友,烹飪時還是不要分心去做其他事,千萬不要像護伯一樣,吃早餐、準備午餐、整理碗筷、洗衣服、烤蛋糕,什麼事情都一起下手,專心看著才不會出狀況。

材料:(此份量約可做 12 個)
無鹽奶油  70g
低筋麵粉  150g
泡打粉   1 tsp.
蜂蜜    100g
蛋     4 個
牛奶    30cc

作法:
1. 奶油置於室溫中軟化後,與蜂蜜一起用打蛋器打勻。
2. 麵粉與泡打粉過篩後,先放一半至之前打好的奶油蜂蜜中拌勻。
3. 蛋一個一個加入 2 中用打蛋器打勻。
4. 放入剩下的一半麵粉拌勻後,再放入牛奶拌勻。
5. 將做好的生料倒入鬆糕模型中約八分滿,置於烤箱中先用 200 度烤 5 分鐘,再轉 180 度烤 15~20 分鐘。

倖存的 muffin,但因生料太稀,變得扁扁的>_<


護伯實驗心得:
這份食譜我第一眼就很中意,原因是因為它油用得不多,而且裡面放的是蜂蜜,不是用一般的白砂糖,感覺比較健康。因為材料的緣故,這個鬆糕吃起來味道也很像蜂蜜蛋糕,但是口感是 muffin 的口感,我猜想,這份食譜如果用做戚風蛋糕的方法來做,或許真的會變出長崎蜂蜜蛋糕也不一定~

2007/5/9

涼拌魷魚

這道菜準備起來很快速,又不油膩,算是夏天沒食慾又想偷懶時的好選擇。尤其我家上市場買魷魚,都買人家已經刻好花的,更是十足十的懶人菜~

材料:
水發魷魚
A 料:酒兩大匙,蔥一支切段,薑數片
B 料:醬油膏三大匙,糖一大匙,薑泥一大匙,白醋兩大匙

作法:
1. 魷魚刻花,切成長方形小塊。(因為我家都買已經切好的,所以這道工就省啦!)
2. 鍋中加水燒開,放入 A 料及魷魚燙至捲成捲筒狀,撈出瀝乾水分。
3. 將 B 料拌勻,沾魷魚食用。

火焰型裝盤,讓小菜看起來不會太寒酸:P


護伯實驗心得:
費時的菜做多了,開始學做這種小菜時還真是輕鬆到有點令人不習慣。不過這種小菜的好處是簡單,準備起來快,所以一次可以上好幾道,對於豐富餐桌是很有效益的。而且小菜很多都是冷食,所以就算吃剩了,下次再端出來時也不用費時加熱,真的很方便!

2007/5/7

薑絲鳳梨炒木耳

這道菜好像是客家菜吧?最近幾天越來越熱了,這道酸酸甜甜的菜賣相不錯,也很開胃,很適合在這種令人食慾減退的時候上桌。

材料:

木耳
鳳梨




作法:
1. 薑以及木耳切絲備用,鳳梨切塊或切片備用。
2. 起油鍋爆香薑絲,然後放入鳳梨與木耳拌炒。待鳳梨煮出汁液時加入醋、糖以及少許鹽,拌炒均勻後即可起鍋。

這次鳳梨很甜,纖維也不是太粗,煮起來糖醋的味道很天然


護伯實驗心得:
煮這道菜前最好先嚐一下所使用的鳳梨的味道,然後再決定要放多少醋與糖。另外,由於這道菜的口味是糖醋基調的,所以鹽巴只是用來提味的,放少許即可。

2007/5/6

七味辣豬肝

護伯這次又做了竄改食譜的事了,而且除了竄改,還小小失手了一下。不過幸好最後結果仍是好的,可喜可賀!

這道菜本來叫「香滷豬肝」,是用五香粉下去做的。但我家缺這味香料(天音:你家怎麼老是要什麼缺什麼?),所以護伯就擅自把半小匙的五香粉換成半小匙白胡椒粉 + 幾顆黑胡椒粒 + 一小匙七味唐辛子粉。而且因為護伯嗜辣,所以在最後滷的手續時一時心癢,想再加一點點七味唐辛子,想不到調味罐的蓋子沒塞緊,一下子落了至少一大匙進了滷汁。幸好這次用的是七味唐辛子,不是純辣椒粉,不然恐怕那個辣的程度連我都會暗自垂淚了……

材料:
豬肝一副
A料:水 2 碗 + 醬油 1 碗 + 酒 1 碗 + 七味唐辛子粉 1 小匙 + 白胡椒粉半小匙 + 黑胡椒粒少許
B料:水 1 碗 + 醬油半碗

作法:
1. 將生豬肝用清水洗淨(水中可加一點點醋去腥)並用牙籤反覆戳刺,直洗至沒有紅色血水為止。
2. 將豬肝浸於 A 料中一天。
3. 將泡好的豬肝連同A料放入鍋中,再加入B料(這次護伯在此步驟失手,不小心灑了一大堆七味唐辛子,不過結果也不錯,只是怕吃辣的人可能會受不了),用大火煮滾後轉小火悶煮15分鐘後關火,然後將豬肝繼續泡於湯汁中悶至涼再取出。

這次裝盤應該是我有史以來弄得最美的一次了~


護伯實驗心得:
豬肝通常會有一種臭臭的味道,如果沒有處理好,煮熟後還是會臭臭的。所以作法中的第一個步驟很重要,不管之後豬肝要拿來做什麼樣的料理,先經過這道手續處理,煮出來的豬肝都會比沒把血水擠乾淨的豬肝要好吃很多喔!

2007/5/4

南瓜青蒜排骨湯

這套湯品是我們家飯桌上的常客,原因其實跟我們家懶人的習性有關。因為燉湯只要把材料都準備好,然後再一股腦兒倒進鍋中煮個幾小時,完全不用在旁邊看著或一直翻動鍋鏟;而且,只要材料不要選得太離譜,很少有煮了幾小時的湯是不好喝的。另一項好處則是只要湯煮得夠大鍋,之後至少兩三天每餐都可以少煮一道菜。不過,這道南瓜青蒜排骨湯特別受我青睞,因為裡面的料很豐富,煮了它就不用準備其他菜了,而且之後的兩三天都可以這樣度過,算是護伯我煮飯倦怠症發作時一個偷懶的好方式。(不過對於煮菜,我很少倦怠的:P)

材料:
排骨
南瓜
青蒜
香菇



作法:
1. 排骨穿燙,南瓜切塊,青蒜切段,香菇切厚片備用。
2. 將上述料放入鍋中,倒入少許醋,然後放適量的水用大火煮滾,再轉小火燉煮至少一個小時。
3. 起鍋前半小時放入適量的鹽續煮至您滿意為止。

我不太會裝盤,而且青蒜不綠,所以看起來醜醜的,但味道絕對鮮美喔!


護伯實驗心得:
如果照食譜做,這道菜的青蒜應該是起鍋前才加的(這樣顏色才會好看)。但是我喜歡一開始煮的時候就放,這樣青蒜的味道才會融入湯汁裡。再來就是我喜歡在燉排骨湯時加醋,促進鈣質融入湯裡。不過總個說來,煮湯最重要的就是不可以一開始就放鹽,不然食材的鮮味燉不太出來,肉也不會嫩。不過這條規則我想僅適用於需要久燉的湯,若是快煮型的湯(例如紫菜蛋花湯)就不需要這樣子做了。

2007/4/30

豆豉妙用多(三)炒山蘇

山蘇是我家最近新多出來的一樣菜色。對此,喜新厭舊的護伯真是興奮莫名!外面常吃到的小魚辣椒炒山蘇,終於可以在家裡試做看看了。令人悲傷的是,當我興奮地拉開冰箱大門,才赫然想起「小魚」也是我家不曾出現的的食材(因為我家不太吃海鮮)。在慫恿護伯媽去買小魚以前,只好先克難地改用薑絲辣椒大蒜炒山蘇了。

材料:
山蘇
豆豉
辣椒

大蒜

作法:
1. 薑切絲,蒜切碎,辣椒切段備用。山蘇穿燙後備用。
2. 起油鍋爆香薑、大蒜、辣椒與豆豉,然後放入穿燙過的山蘇快炒,煮至入味後即可起鍋。

調味料看起來好像很少,其實都埋在菜葉下面


護伯實驗心得:
這道菜如果豆豉放得多,就不用再加鹽了。但如果放得少,最好還是再加點鹽或醬油調味。炒青菜時我一向喜歡在最後快起鍋前倒點酒下去,炒出來的菜感覺比較綠。不過因為這是個人習慣偏好,所以我通常不寫在上面的作法裡。如果不介意菜裡有酒味的人,可以試試看放一些,然後跟沒放酒的菜比較一下,看看是不是真的比較綠~

2007/4/28

豆豉妙用多(二)炒苦瓜

接近夏天,天氣漸漸熱了起來。容易心火上升的這個時節,最適合吃苦瓜了!不過這道豆豉炒苦瓜放了不少辛香料,就算原本苦瓜有清心降火之效,被我這樣大鹹大辣的烹煮,恐怕效果也沒剩多少了。不管,反正護伯向來都是奉行「好吃就好」的原則,只要能滿足我的食慾,管他有多少食補的效果呢!

材料:
苦瓜(聽說選外表顆粒大的比較不苦,但我沒比較過)
豆豉
大蒜
辣椒
醬油


作法:
1. 大蒜切碎,辣椒切段備用。
2. 苦瓜切片,用滾水穿燙去苦味後備用。
3. 起油鍋爆香大蒜、辣椒與豆豉,放入苦瓜拌炒後倒入醬油與水煮至入味。

第一次煮時沒有先把苦瓜穿燙,不甚入味>_<


護伯實驗心得:
果然,炒苦瓜前一定要先把苦瓜拿去穿燙或是過油,不然那種苦澀味實在令人皺眉,而且不容易入味。第一次因為懶,所以沒有穿燙(為了我的體重控制大計,我一向是能不過油就盡量不過),結果不甚令人滿意。第二次學乖了,燙了之後,果然味道差很多。所以做廚師還真是不能偷懶,一偷懶,馬上就會被嘴刁的食客發現(例如誠實又嘴刁的護伯媽。原因:護伯第一次做這道菜時,並沒有馬上稱讚新菜好吃,而是我問了之後才搭上兩句 >_<)。

註:不喜歡吃辣的人可以把這道菜的調味料改成、豆豉&大蒜,其他原料與烹飪步驟皆相同。

2007/4/25

豆豉妙用多(一)炒蚵仔

以前護伯家還是由護伯媽掌廚時,從來沒出現過豆豉這玩意兒。一來是護伯媽是走西式烹調路線,二來我們家因為健康因素,對醃漬品一向能避就避。不過現在家裡換到秉持「好吃就好」原則的護伯掌廚,禁忌就沒這麼多了。

前面說過豆豉以前在我們家不受歡迎,其實蚵仔在我家一樣是個大地雷。誰叫目前的環境污染這麼嚴重呢?但是我覺得所有的新聞都是引起恐慌的作用居多。現在牛有狂牛症,豬有斃死豬,鴨有瀝青鴨(雖然事後證明是虛驚一場),米有鎘米,青菜水果樣樣都有農藥殘留;如果依照這些報告來選擇食物,那我們應該什麼都不用吃,直接斷食成仙去了。所以雖然電視常常報導哪裡的蚵仔又檢測出重金屬,護伯媽總是唸:「你看你看!就說蚵仔都是重金屬,你還吃!」不過說完後仍繼續夾著桌上的蚵仔猛吃。

材料:
蚵仔
豆豉

大蒜
醬油


作法:
1. 大蒜切碎,蔥切花備用。
2. 起油鍋爆香大蒜與豆豉,然後放入蚵仔。稍炒後倒入醬油再熗酒。最後放入蔥花稍加拌炒後即可起鍋。

用高級蚵仔炒起來就是粒粒渾圓肥美,絕不縮水


護伯實驗心得:
由於蚵仔跟蛤蜊一樣都是本身即帶鹹味,所以煮的時候都要注意鹽的份量。這道菜沒有放鹽,而且醬油只能放一點點(因為豆豉也是很鹹的一種調味料),不然除非你有足夠的白飯,蚵仔再鮮美也會叫人鹹的吃不下去。>_<

2007/4/22

幾乎看不見絲瓜的蛤蜊炒絲瓜

在家自己煮的好處除了加工過程透明化之外,就是可以不惜血本。外面餐廳有成本考量,所以即使是最有誠意的餐廳,使用高貴食材也是適可而止,哪像家裡可以隨意揮霍?例如這次的蛤蜊絲瓜好了,最常見到的就是少少幾顆蛤蜊肉+絲瓜+一大堆湯湯水水。於是這次我秉持著浪費原則,硬是搞出一道被蛤蜊覆蓋,幾乎不見絲瓜的蛤蜊炒絲瓜。

材料:

絲瓜(用澎湖絲瓜應該會更好)
蛤蜊





白胡椒粉

作法:
1. 薑切絲,蔥切段,絲瓜切片(喜歡吃大塊絲瓜的可切滾刀)備用。
2. 起油鍋爆香薑絲與蔥段,放入絲瓜稍加拌炒後倒入白胡椒粉與水煮至軟。
3. 倒入蛤蜊拌炒,再倒入酒與鹽煮至蛤蜊殼開即可。

照片中的絲瓜是拍照時硬是翻出來才看到的


護伯實驗心得:
蛤蜊放太多的壞處就是鹽的份量不好控制。因為蛤蜊本身就有一點鹹味,一個不小心就會煮的過鹹。幸好我這次沒有失手。關於絲瓜,我個人有個秘訣,就是煮的時候水不可放太多,而且一定要放白胡椒。煮絲瓜不放水,一來是水會沖淡絲瓜的甜味,再者是湯湯水水會顯得很沒誠意。其實只要有耐心,將絲瓜悶的夠久,不用勾芡就可以煮出濃稠的湯汁。白胡椒則是用來畫龍點睛的,我個人覺得只要是清淡的湯汁,放白胡椒都有提鮮的作用,是取代味素這種人工調味品的好材料。

2007/4/16

學滷豬腳前先學拔豬毛

自從護伯辭工作回家當冒牌大廚後,總是叫嚷著家中食材太單調。家中冰箱若是出現從所未見的食材,那一定是護伯指定護伯媽去買的。可能是護伯媽被指使久了,心中不爽,終於有一天自動自發出了「考題」來考我。

什麼考題?「豬蹄」是也。

其實護伯很怕豬蹄膀的。每次看到那一圈肥滋滋的皮+油總是讓我產生一種消化不良的感覺阿!不過幸好護伯媽這次對護伯手下留情,買的這只豬蹄算是瘦的,皮是很厚,肥油卻很少(如果想補充膠原蛋白的人,豬蹄也是其中上品)。只是這種帶皮的東西就有一點不好:毛總是沒拔乾淨!特別是靠近豬蹄尖的部位,凹陷處的毛都沒拔乾淨!這不是為難我嗎?我是個連自己眉毛旁的雜毛都拔不乾淨的人阿!>_< 但沒辦法,好的廚師應該是萬能的,只好忍痛拿出我的拔眉毛夾來「服務」這隻豬腳...

材料:
豬腳(護伯這次用的是從蹄膀到蹄尖一整隻)
八角

辣椒

冰糖

醬油



作法:
1. 用滾水穿燙豬腳,順便將沒拔乾淨的毛拔掉!燙好後浸入冷水。蔥、薑、辣椒切段備用。
2. 起油鍋後倒入冰糖炒至褐色,再放入八角、辣椒、蔥、薑炒香。
3. 倒入豬腳繼續拌炒,再加入酒&醬油。
4. 將步驟 3 炒香後加水用大火煮滾,然後倒入醋,轉小火燉煮約 2 小時。

數大便是美!滿滿一鍋看著就覺得美味!


護伯實驗心得:
這次拔豬毛真的把我弄得很狼狽,熱水到處亂噴,因為豬毛要在穿燙的時候一起拔,不然冷了就陷在皮裡弄不出來了。說實在,我到最後也沒辦法把毛拔得很乾淨,因為有些毛已經斷裂了,只剩根陷在皮裡,除非把皮切掉,不然根本拿不出來。(但我若是把有毛的皮都切掉,這鍋豬腳可能已經七零八落了)後來我放棄了,剩那些長在牙齒啃不到的地方的毛應該沒關係吧?反正事實證明,那些毛一點都不能影響這鍋豬腳的美味~

這道菜的操作重點我想就是先把冰糖拿來炒,而且冰糖量放得比較多吧?冰糖先炒融了,再炒豬腳時外面就會裹上褐色的糖衣,並散發出焦糖的香氣與甜味。而且這一鍋豬腳肉吃完後還有美味的凍子,當小菜是最好不過了。不過護伯媽這時又有意見了:她碎唸說凍子裡應該要再加點花生更好吃!(老媽阿,你怎麼喜歡的都是高熱量的肥胖食物阿?)

2007/4/14

「超」豪華級蚵仔煎

為什麼說是「超」豪華級蚵仔煎呢?

原因一:用的是一小包 150 大洋的高級未過水阿嬷手剝蚵仔
原因二:每一份用的蚵仔量是台南 35 大洋鼓鼓一個的蚵仔煎的 3 倍,台北40大洋,但是扁扁一個的蚵仔煎的 5 倍(倍數由護伯目測,說了算:P)

老實說,我一直覺得我生在台灣,卻不會做任何一種台灣小吃是一件很誇張的事(當然其中有個原因是因為我家以前從沒出現過蚵仔這種海鮮)。難得這次手邊有高級材料,就迫不及待的拿起鍋鏟來做做看~

材料:
蚵仔
蛋(一人份用一個)
空心菜
地瓜粉

甜辣醬

作法:
1. 蛋打散;地瓜粉倒入水中拌勻。
2. 起油鍋將蚵仔稍煎後,倒入地瓜粉水及打散的蛋,再放入空心菜。
3. 將 2 煎熟,起鍋後加上甜辣醬即完成。

真的是「超」豪華,滿滿都是蚵仔!


護伯實驗心得:
成品吃起來是沒有問題,但是煎的過程卻倍感艱辛,原因是鍋子太小了!(為什麼我家什麼鍋子都大,就是不沾鍋那麼小一個?)在翻面時一整個囧...特別是青菜是最後放上去的,要把它煎熟實在不容易。若是下次我家還是只有那個小小的不沾鍋,只好把煮的步驟改一改:先把蚵仔和青菜同煎,再倒入地瓜粉水 & 蛋。但若是照這個步驟,很可能會做成蚵仔青菜炒蛋(雖然我這次做的看起來也蠻像的^^;;)。

2007/4/11

李開復媽媽的牛肉麵

某天在聯合報上看到李開復媽媽的牛肉麵食譜,就興起試試看的念頭。可惜那天忘記把報紙留下來了,所以該食譜也不知去向。直到某一天我又想起這件事,用網路搜尋了一下,竟然找到了那篇文章!我又再次體認到網路的無遠弗屆與博大精深!感謝網路、感謝搜尋引擎,讓我們家能有一鍋香濃美味的牛肉麵做晚餐!

【李媽媽牛肉麵】

牛肉麵作法:買黃牛肉四條牛筋(大牛筋)、四條牛腱(香蕉腱),每條牛筋切六塊,牛腱切六到八塊;要訣是不能切太小,否則會縮。

牛肉先用熱水燙過,再和辣椒醬、油和八角一起拌炒,加點醬油,炒熟後加水(牛肉和水比例約1:3)。水要一次加足,不能熬到一半再補加。

燒開後,加進切成小段的蔥(3-4根)、薑(約4片)和蒜(約10幾顆),以小火燉3-4小時即可,切小塊的目的是味道可以溶入湯汁中。


參考上述食譜作出來的湯頭真的很讚喔!


護伯實驗心得:
其實我這次做也沒完全按照李媽媽的食譜。第一個不同是我把辣椒醬換成了豆瓣醬(因為手邊沒有辣椒醬),其二是在燉煮的時候加了一些。多虧那十幾顆大蒜,湯頭十分美味!不過如果照食譜的時間燉煮,對於喜歡牛筋 QQ 口感的人(例如護伯媽)來說,會稍微過爛了一些;可以改成先讓牛肉煮一段時間後,再加入牛筋。不過因為我個人喜歡牛肉&牛筋越爛越好,所以對於這次成果相當滿意阿!^_^

2007/4/8

迷迭香烤魚串

這道又是從 Discovery Travel & Living 上看來的。本來是用來做前菜的,但是我們家一向沒有吃前菜的習慣,所以就直接跟其他食物擺在一起享用了。不過護伯在做這道菜時太隨性了,所以忘記了最後也最重要的步驟:將烤魚串裹上培根。所以就只有香草的香氣,沒有培根酥脆的口感。看來女人只要一過 25 就開始衰退的說法是真的,連我以往傲人的記性也在這道菜毀於一旦...>_<

材料:
白肉魚(護伯這次用的是鱈魚)
迷迭香數根
麵包(護伯這次用的是自製的香料麵包,可用全麥麵包替代)
大蒜

黑胡椒粉
橄欖油
培根

作法:
1. 將麵包與魚切正方小丁。
2. 將迷迭香枝上的葉子除下(記得不要整枝除光,要留一端),與鹽、胡椒、大蒜、橄欖油一同放入缽中搗碎拌勻。
3. 將步驟 2 做好之醃料與 1 料拌勻稍醃。
4. 將步驟 2 中除去葉子的迷迭香枝除光葉子的那一端削尖,充當串肉的串子,然後將魚與麵包丁間隔串上。
5. 將培根繞在魚串上(護伯這次就是忘了這一步>_<)
6. 送入烤箱用 180 度烤約 5 分鐘即熟。

護伯實驗心得:
除了忘記裹上培根這個敗筆外,其他都尚稱完美。不過由於迷迭香是味道很重的一種香料,所以做醃料時不要把從枝上除下的迷迭香葉全部放入,不然香味會太強烈,吃太多會令人倒胃口。

剛串好還沒送進烤箱的樣子


因為是用小烤箱烤,火源比較近,所以麵包邊有點焦

2007/4/4

還來不及拍照就被吃完的大蒜烤南瓜

其實煮菜跟讀書一樣,也是要抓重點的;重點抓住,往往能起畫龍點睛之效。以這道菜而言,重點就是大蒜。一般來說,只要不是品質太爛的南瓜,單獨烤就會變得太甜,當甜點可以,當菜餚吃起來就稍嫌膩了點。加了大蒜之後,南瓜的甜味沒有消失,但那股混著大蒜的香味,更能促進食慾喔!這道菜因為太簡單,本來沒想要記下來的,但因為大受家人的歡迎,決定還是紀錄一下。畢竟,好吃又簡單的菜才是做菜的王道阿!

因為太好吃了,所以在我還沒來得及拿起向機補拍之前就已經被一掃而空。下次如果再做這道菜,會把圖片補上。

材料:
南瓜
大蒜

胡椒
橄欖油

作法:
1. 大蒜切碎,南瓜切成 0.5cm 厚片備用
2. 將所有材料混合均勻,稍稍放置一下
3. 放入烤箱用200度烤至熟

2007/4/2

自創:薑汁蜂蜜肉桂麵包

話說上次護伯做了一個只能配鹹料的義大利蕃茄麵包後,就一直在計畫要另做一種與甜料比較麻吉的麵包(沒辦法,為了我愛吃堅果醬。蕃茄麵包配堅果醬,那種口味吃下去可是會令人面部扭曲的)。由於之前護伯在逛超市時,一時衝動買了一罐薑粉回來,所以這次就突發奇想,嘗試把薑粉混肉桂,看看會做出什麼樣的麵包來。

材料:(這是 Extra Large 的份量)
水     1 又 1/2 cups
橄欖油   2 Tbsp.
高筋麵粉  2 又 1/2 cups
全麥麵粉  1 又 1/2 cups
奶粉    3 Tbsp.
蜂蜜    3 Tbsp.
鹽     1 又 1/2 tsp.
薑粉    1 Tbsp. + 2 tsp.
肉桂  1 tsp.
酵母(active dry) 2 又 1/2 tsp.

作法:
把上述材料全丟進 Bread baking machine 中,用 basic 或 rapid cycle 烘焙。

肉桂味非常濃郁的麵包


護伯實驗心得:
肉桂真是一種不得了的調味料,我才放了 1 tsp. 的份量,烤出來整個麵包就發出很強烈的肉桂香甜味。不過這個麵包吃起來一點也不甜,薑的味道也不明顯,所以整體來說口味並不重。如果我把材料裡面再多加一些砂糖以及葡萄乾,再把麵粉全部改用低筋,應該就會變成甜點麵包了。

2007/3/30

吃起來疑似三杯小捲的茄汁小捲

話說護伯上次為了做義大利蕃茄麵包而開了一罐 tomato paste,可是只用了兩大匙,剩下還有超過 2/3 罐的蕃茄糊沒用到。其實做菜常有這種事:為了某道菜買了很多食材,但做好後每道食材又都剩一些。覺得麻煩的人可能就把這些剩下的東西扔了,可是這絕對不是護伯我會做的事(天音:浪費食物可是要遭天遣的!)。所以我每次都會絞盡腦汁把剩下的食材變出不同的料理,很多我的烹飪作品也都是基於這個理由而發明出來的。

言歸正傳。那罐剩下的蕃茄糊該何去何從呢?想來想去,也只有所謂的「茄汁類」料理會用到了吧?蕃茄和海鮮類是很速配的,所以我立刻從冰箱翻出了護伯媽從高級菜市場買來的、一條 180 大洋的透抽來做搭配。

材料:
透抽
醬油
蕃茄糊
九層塔
大蒜
辣椒
米酒


作法:
1. 透抽洗淨切段,辣椒、大蒜稍切。
2. 起油鍋爆香辣椒與大蒜,然後加入透抽拌炒。
3. 加入酒、醬油、蕃茄糊、糖後繼續拌炒。
4. 蓋鍋稍微悶煮一下,讓醬汁煮到略收變濃稠,再撒上九層塔略炒一下後即可起鍋。

第一次做茄汁類的料理


護伯實驗心得:
由於 tomato paste 是用於義大利麵醬、pizza 等料理的濃縮醬汁,因此味道比較重,煮的時候最好加上新鮮蕃茄,味道比較不會太厚重。可惜我煮這道菜時手邊沒有蕃茄,再加上其他調味料與煮法根本就是三杯的翻版,因此味道...還真的蠻像三杯小捲的。不過這道菜在我們家也是大受歡迎,原因可能要歸功於那隻 180 大洋的高級透抽吧?:P

2007/3/29

試做小圓餐包:義大利蕃茄麵包

最近護伯在報紙上看到一則嚇人的報導:一位婦人買市售冷凍包子回家給女兒吃,包子蒸好後女兒一口咬下,竟咬到一截銅線。更恐怖的是,那個包子的內餡已經被銅線染得整個都是銅綠......

看完這個報導,護伯真的覺得現在還是吃自己做的食物最安全,至少食材新不新鮮、用了哪些材料是一清二楚。廠商主要目的是賺錢,內部的品管反正外面看不見,很多廠商就馬虎地做,顧客沒吃出問題就天下太平。食品加工業算是良心事業,但若廠商黑心,我們小老百姓也只有眼睛睜大一點,多保護自己一些總是不吃虧的。

基於黑心食品處處見,護伯現在都自己做麵包當早餐。由於護伯媽上次反應想吃圓形的小餐包,所以這次我就沒讓 Bread baking machine 做全套,只做到和好麵、完成第一次發酵就將麵團拿出來自己整形。說實在,我實在不是揉麵團的料,每一塊麵團分的大小都不一樣,不過至少也勉強算是接近圓形的小麵包。

材料:(這是 Large 的份量)
水     1 又 1/8 cups
橄欖油   2 Tbsp.
高筋麵粉  2 cups
全麥麵粉  1 cup
奶粉    2 Tbsp.
白砂糖   1 又 1/2 tsp.
鹽     1 又 1/2 tsp.
蕃茄糊   2 Tbsp.
義大利香料 1 又 1/2 Tbsp.
乾燥大蒜末 2 tsp.
酵母(active dry) 3 tsp.

作法:
把上述材料全丟進 Bread baking machine 中,選擇 dough 的 cycle 做麵團。待機器做好麵團後,用手將麵團分成均等的小團,將麵團撕開處用手捏起封住。將麵團至於烤盤上,於每個麵團上劃十字刀痕,再放置30分鐘二次發酵(若將麵團至於通風處發酵,需在上面覆上濕布避免麵團變乾硬)。發酵完成後置入烤箱,用180度~200度烘烤至表皮金黃,接近底部處呈褐色即可。

烤好了,但每個都長得不太一樣...


小餐包斷面圖,外脆內軟,讚喔!


護伯實驗心得:
這個麵包吃起來真的蠻有義大利味道的,不過因為大蒜味太重,不太適合與甜的一起吃(例如:果醬、花生醬)。若當作西餐中配湯一起吃的餐前麵包,或是拿來做三明治倒是非常適合。護伯媽說她喜歡這個麵包勝於我之前做的香料麵包,護伯持相反意見。因為相較之下,香料麵包是跟各種食材、抹醬都很適合的萬用型麵包阿!

2007/3/27

鮪魚三絲懶人湯

這道菜是護伯媽以前學烹飪時學到的一道湯品,但「鮪魚三絲湯」這名字是我自己取的,原名可能不是那一回事。由於這道湯實在是方便、好煮又美味,所以也變成我們家餐桌上的固定常客了。對於懶人來說,做這道湯時除了刨紅蘿蔔絲很痛苦,其他準備都很好做,是很適合怕麻煩的人的一道快煮湯品。

材料:
鮪魚罐頭一罐(護伯家愛用的牌子是"愛之味")
木耳
紅蘿蔔
金針菇
香菜葉
黑醋
太白粉


作法:
1. 將紅蘿蔔刨絲,木耳切絲。
2. 鍋內盛適量水,倒入鮪魚罐頭、紅蘿蔔、木耳與金針菇煮至熟後,再加入黑醋調味。
3. 太白粉加水調勻,倒入湯中勾芡。
4. 起鍋前倒入香菜略微攪拌後即關火起鍋。

熱騰騰剛起鍋的鮪魚湯


護伯實驗心得:
其實這道菜用不著實驗,因為失敗機率幾乎是「零」(除非你把湯燒乾了)。重點就在於選擇一罐美味的鮪魚罐頭以及香氣與風味兼具的黑醋,若是罐頭或黑醋任一者稍差,吃起來就不過癮了。市面上各種牌子的鮪魚罐頭我還是覺得愛之味的最好吃,別牌的怎麼吃就是差了一點。此外,因現在健康概念盛行,出了很多無油的鹽水鮪魚罐頭,但這道菜還是建議選擇油滋滋的罐頭來做,用愛之味的人也請別把上面那層厚厚的油撈掉,味道才有厚實感。(別忘了紅蘿蔔的主要營養素是油溶性的!)另外就是如果買得到竹筍,可以切絲放入此湯中,喝起來會更有口感喔!

2007/3/15

原來這就是傳說中的「螞蟻上樹」

關於螞蟻上樹這道中餐館必備的菜餚,護伯一直是存著很敬畏的心,想說不知道是什麼樣的大菜,可以傳遍大江南北。由於幾個月後要出國了,護伯媽就一直唸著要護伯多學幾道中菜,將來做國際交流時可以派得上用場。護伯心想:『學幾道中菜還不簡單?但經典的一定要先會阿!』於是馬上翻開菜譜開始找我心目中的第一目標:螞蟻上樹。

查了食譜才知道,原來螞蟻上樹是道很簡單的菜,說穿了就是肉末炒粉絲。或許是越簡單的菜越難煮得好吃、獨特,所以螞蟻上樹才能成為經典。不過,我個人猜測它紅起來的原因也有可能是因為它奇妙的菜名。就跟「心痛的感覺」這種飲料一樣,主體沒什麼,名字一加上去就不平凡了起來:P

材料:
豬絞肉
粉絲
薑末
蔥末
大蒜末
高湯
豆瓣醬
醬油


作法:
1. 粉絲用水泡軟後剪成幾段備用。
2. 起油鍋將薑末、大蒜末爆香,加入豬絞肉炒熟。
3. 再加入豆瓣醬、醬油、糖略炒後,倒入高湯與粉絲拌炒後悶煮。
4. 悶煮至粉絲入味、湯汁略收後,加入蔥末稍加拌炒即可起鍋。


熱騰騰香噴噴的「護伯牌」螞蟻上樹


護伯實驗心得:
雖然是簡單的肉末炒粉絲,但真的蠻好吃的!重點在於豆瓣醬以及高湯。豆瓣醬香辣,吸收高湯的粉絲很夠味。我這次用的是粗粉絲,所以炒起來依然條條分明,不會結成一團一團的,但我比較喜歡這種口感。高湯的部分,如果肉放得多,可以改用水,但味道就沒有使用高湯的來得豐富。這次實驗整體來說大成功!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因家人不太吃辣,我這次又很哀怨地少放了一匙豆瓣醬...>_<

缺膠原蛋白嗎?來份紅燒海參吧!

護伯前陣子去看中醫調身體,跟醫生提到身上的疤痕老是長期不退時,醫生竟然說:「那表示你身體的修復機能差,要多吃含膠原蛋白的食物。」媽啊!護伯雖然已經過了25歲,但還尚未邁入30大關耶!年紀輕輕就要特別補充膠原蛋白,難道我的身體真的這麼爛?!

唯一值得安慰的是,富含膠原蛋白的食物(脆、軟、滑、黏的食物通常屬之)大多熱量不高,所以對於我這種每天都必須控制飲食、避免發胖的人來說,至少不會發生為了淡疤而體重失控的慘劇。>_< 但是看著自己必須補充跟4、50歲的人一樣的食物,還真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阿...=__=#

關於富含膠原蛋白的食物,海參應該算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囉!託海參之福,護伯家的冰箱中海鮮類食材的種類終於有了一些變化。(相信嗎?以前護伯家的冰箱中只找得到鮭魚、鱈魚、旗魚、蝦子與透抽,其他種類一概沒有。)由於海參本身沒什麼味道,於是紅燒就成了我烹調海參的第一首選啦!

材料:
海參


辣椒

醬油
冰糖


作法:
1. 先將海參穿燙後切塊;薑切片,蔥、辣椒切段備用
2. 起油鍋將蔥、薑、辣椒爆香,倒入海參後加酒去腥,再倒入水、醬油、冰糖悶煮至海參著色入味。

香噴噴又Q軟脆滑的紅燒海參


護伯實驗心得:
這道菜還蠻好煮的,而且這是我第一次試做紅燒這種作法(其實護伯家不太會煮中國菜,所以我實驗的大多是中菜)。試吃的護伯媽也對這道菜表示滿意,說吃起來有牛筋的感覺。唯一令人遺憾的是,因為護伯家除了我以外,其他人都不太吃辣,所以只能放不辣的辣椒。下次我一個人吃的時候,一定會改放朝天椒,以聊慰好久沒嚐到噴火辣味的舌頭。

2007/3/13

香鬆柔軟的香料麵包

因為上次做全麥小炸彈時不小心倒了太多低筋麵粉出來,所以今天做麵包時,秉持不浪費的精神,把這些剩下的麵粉也一起用掉(麵包一般用高筋麵粉做,用低筋會變成像便利商店的湯種麵包那樣軟軟的)。照我飲食潔癖+叛逆的習性,這次食譜又被我改掉了,不過成果出來,倒是出乎意料的好,連平常不太賞我做的麵包的臉的護伯媽也說讚呢!

材料:(這是 Extra Large 的份量)
水     1 又 1/2 cups
橄欖油   2 Tbsp.
低筋麵粉  1 cup
高筋麵粉  2 cups
全麥麵粉  1 cup
奶粉    2 Tbsp.
白砂糖   1 Tbsp.
鹽     1 又 1/2 tsp.
百里香   1 Tbsp.
迷迭香   1 Tbsp. + 1 tsp.
牛至    1 tsp.
酵母(active dry) 2 tsp.

作法:
把上述材料全丟進 Bread baking machine 中,用 basic 或 rapid cycle 烘焙。我這次用 rapid cycle,費時約 3 小時。

出爐囉!這是還沒切的樣子


先放到網架上弄涼,以免積存濕氣


護伯實驗心得:
可能是因為加了一杯的低筋麵粉,又把奶油改成橄欖油(用奶油會烤出硬脆的外皮),整顆麵包烤出來呈現一個令人愛不釋手的鬆軟狀態,伴隨著香料草的香味,令人口水直流!雖然我從來就對奶油沒什麼好感,但以前礙於食譜上都用奶油,所以我一直都不敢把奶油換掉,怕烤失敗。這次換成橄欖油算是大成功。我想我以後都不會再用奶油做麵包了吧?(除了法國麵包...法國麵包沒香脆的外皮還能叫法國麵包嗎?)

香料草的部分,原食譜用的是馬郁蘭+蝦夷蔥+百里香+羅勒,但因為其中某幾種香料我手邊沒有,所以就改成我自己喜歡、又有庫存的香料了。基本上,這個食譜所用的香料草是可以依照自己喜好來配的,所以只要清楚每一種香料味道的相配程度,就可以做出屬於你自己口味的香料麵包喔!



早餐有著落了!這個香料麵包搭各種配料都很合


附上原食譜給大家參考↓

材料:
水     1 又 1/2 cups
奶油    2 Tbsp.
高筋麵粉  4 cups
奶粉    2 Tbsp.
白砂糖   2 Tbsp.
鹽     2 tsp.
蝦夷蔥   1 Tbsp.
百里香   1 Tbsp.
馬郁蘭   1 Tbsp.
羅勒    1 tsp.
酵母(active dry) 2 tsp.

作法:
把上述材料全丟進 Bread baking machine 中,用 basic 或 rapid cycle 烘焙。

2007/3/12

Discovery是好頻道:百里香烤豬徘

有看過Discovery Travel & Living 頻道的人都知道,此台有很多國外大廚主持的美食節目。因為我媽是 Oliver 的迷,所以也就跟著看了不少,順便練練英文。Oliver 的食譜我想是超簡單、味道不錯又很難失敗的那種,所以推薦喜歡西餐的廚藝愛好者看 Oliver 的節目喔!

百里香烤豬排這道菜就是從他的節目上看來的,不過我這次用的不是 Oliver 節目上用的厚達 2cm 的正宗大豬排,而是帶著油滋滋三層肉的豬肋條,而且還被剁成了排骨狀...-_-# 沒辦法,誰叫我們買菜時一時不查,讓小販弄錯了呢?不過沒關係,反正這些肉夠厚,還是可以拿來烤的!

材料:
2cm 厚度帶骨豬排 (本次不幸換成了三層肉排)
肉排醃料:鹽、大蒜、黑胡椒、切碎的百里香、檸檬皮、橄欖油混合搗碎
墊底蔬菜(可加可不加)

作法:
1. 做好醃料後均勻抹在肉排上(用大塊豬排者請先在上面劃幾刀再抹醃料)
2. 把墊底蔬菜切塊鋪在烤盤上,灑上一些橄欖油(因本人這次用的是特油三層肉,所以就不用再灑了)
3. 把肉排放在蔬菜上,進烤箱用250度烤約一小時

看到那些三層肉了嗎?雖然烤起來又脆又香,但還真不是普通的油阿!>_<


我常用的墊底蔬菜是馬鈴薯、西洋芹、蕃茄、紅蘿蔔、杏鮑菇與南瓜。當這些蔬菜在烤箱的高溫下吸收了烤肉排的香料油、肉汁以及油脂後,味道只能用「美味」兩個字來形容阿!吃到最後,可能很多人反而會棄豬排而就蔬菜呢!畢竟,那些蔬菜吸收的可是一整盤肉&香料的精華阿!

2007/3/8

巧克力小蛋糕

這是我第一次用預拌粉做西點。什麼是預拌粉呢?就是將麵粉、糖、發粉等等一般製作中需要的材料都先混合在一起,做的時候只要加入水、奶油、雞蛋,再攪一攪就可以送進烤箱了。這玩意其實還挺方便的,不用自己用量杯、量匙秤半天以及篩麵粉,又不容易失敗,很適合給初學者&懶人用。我想外面很多西點麵包店或咖啡店裡賣的蛋糕很可能都是用這個做的,因為預拌粉對於每天要大量生產同類製品的這些店來說,還真是蠻省時省力的。

不過在口味上,預拌粉就比較不自由了,是固定的大眾化口味。另外就是預拌粉裡面加了很多我不知道是啥玩意的東西(例如乳化劑),可能是增加口感用的吧?但是在我這個有飲食潔癖的人眼中看來,這些添加物還是可以不要加就不要加...

材料:(這是包裝上的食譜,可等比例加減)
進口比利時巧克力預拌粉   1000g
奶油            400g
水             100g
全蛋            500g

作法:
等奶油軟化後將上述材料全部攪拌均勻即成生料(我個人是會先將奶油&雞蛋打發,不過直接混合應該也沒關係)。放入模型後以180度~200度烤20~40分鐘(或烤到用牙籤插進去再抽出來後沒有沾黏即可)。

護伯實驗心得:
我這次烤不是用一般的蛋糕模,而是做muffin用的小紙杯,所以很快熟,不到20分鐘就烤得差不多了。除了依照上述作法做的普通巧克力蛋糕,我又多做了幾個中間再塞一塊巧克力的「加料版」蛋糕。

烤好囉!紅色紙杯是有加料的


試吃成品後,我發現這個食譜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水少蛋多,還是粉中有加乳化劑的關係,質地有點像發糕;而且果然是大眾口味(因為對我來說很甜)。不幸地是,我沒想到這個預拌粉會這麼甜,所以加料版的蛋糕中間放的是semi-sweet的巧克力塊。結果,加料版的甜度對我來說就是一整個過甜。有了這次經驗,下次要加料,我一定會記得使用不甜的巧克力或帶酸味的餡料...=_=



加料版斷面圖,中間淺褐色的黏稠物就是融化後的巧克力塊

2007/3/5

我愛全麥麵包!

話說護伯的老媽最喜歡先進的廚房用品了!所以我家廚房除了有個大大的義大利進口烤箱,Bread baking machine也是其中一樣有趣的玩具。想想看,只要照著食譜丟進材料,然後你就可以去看電視、嗑瓜子,完全不用守在旁邊;幾個小時後,熱騰騰的麵包就出爐了!完全不用去外面買不知道是不是加了椰子油、過多的砂糖與各式人工加工品的麵包。

由於護伯是個有飲食潔癖的人,所以除非有特殊用途,白麵包的食譜通常我是跳過不看的。全麥麵包是我的最愛,但是因為家裡的老人家嫌它吃起來過於「紮實」,所以通常只有我孤獨的享用...>_<

以下食譜是我最常用的全麥麵包食譜,是依據某本Bread baking machine的食譜變化而來的,使用的材料與原版不盡相同。家裡有Bread baking machine的人也可以依照自己的喜好變換材料試試!

材料:(這是Extra Large的份量)
水 1又1/3 cups
奶油 2 Tbsp.
蜂蜜 3 Tbsp. (原食譜是蜂蜜 2 Tbsp. , Molasses 1 Tbsp.)
全麥麵粉 3 cups
高筋麵粉 1 cup
(原食譜是 4 cups全麥麵粉,但是這樣麵包組織比較不細膩,所以我換了一杯成白麵粉)
奶粉 2 Tbsp.
鹽 1又1/2 tsp.
(原食譜是 2tsp., 而且還有加1又1/2 Tbsp.的Cluten)
Yeast(active dry) 2又1/2 tsp.
或Yeast(fast rise) 1又1/2 tsp.

作法:
把上述材料全部倒進Bread baking machine,然後用Whole wheat的cycle烘焙。護伯家的機器是Panasonic的,所需烘焙時間約五小時。

不放Molasses,顏色比較不黑

2007/3/3

老麵的應用之二:饅頭

話說為了做出用老麵揉成的包子皮,我花了兩天孵出了一盆稀稀的老麵。因為包子皮所需的老麵份量只有我做出來的量的一半,那剩下的一半該如何是好呢?

陰錯陽差,原來這就是有機店賣的東西!

在做包子皮時,還剩了最後一點點老麵以及一些麵粉。在護伯堅持不浪費食材的精神下,就把這兩樣東西揉成了一團圓球丟在一邊發酵,等蒸包子時丟進去一起蒸。沒想到這團順手做出的謎之原球狀物體竟大受老媽歡迎!直說配隔壁送的自製客家酸菜真是美味,要是再加一塊肥豬肉就成刈包了(不過是外皮呈"超實手/口感"的刈包)。護伯媽邊吃邊讚,並追問了謎之球狀物的作法;在得知是完全不加酵母、發粉的護伯自創饅頭後,說:「這可以拿到有機店去賣耶!有機店都是賣不加酵母的饅頭。」

是這樣嗎?我從來不知道有機店賣的饅頭不可以使用酵母...看來我要是哪一天找不到工作,轉行賣健康食品應該不成問題。



改用全麥麵粉試試看?

其實某種程度上,護伯媽跟護伯一樣也是有飲食潔癖的人。在吃完酵母free的白饅頭後,立刻建議護伯試試看做全麥口味的。那有什麼問題呢?一切都是命運的安排,原來冰箱內,不知何年何月才會用的那一盒老麵,是為此存在的阿!於是隔天早上,護伯一吃完早餐,馬上開始跟全麥麵團奮鬥。

材料:
老麵
全麥麵粉
低筋麵粉過篩

全麥與白麵粉混合的比例大概是1:1,量的話就是足以跟老麵混合在一起成正常麵團的份量。


不用上健身房也可以訓練手部肌肉

不是我要說,用全麥麵粉揉成的麵團實在是「太」結實了...我揉到前臂的肌肉都有點僵硬了,才好不容易讓它成麵團。幸好全麥發的時間也比較長,於是在等這團麵發成兩倍大的期間,我也把午餐煮好了...-_-


全麥小炸彈出爐!

發好了麵,終於進入做全麥小饅頭的步驟。沒想到可能是因為比較乾,小圓球怎麼搓都會有裂痕。於是我靈機一動,將麵團做成捲心狀,蒸出來有點橢圓,我就姑且稱這次的作品為「全麥小炸彈」吧!



有打光的全麥小炸彈



護伯媽品嚐心得:
喜歡超實手/口感的護伯媽竟然說全麥小炸彈「太」紮實了,這不是跟我做的全麥麵包評價完全一樣嗎?結論是用白麵粉做的酵母free饅頭比較吃得到澱粉發酵的甜味。這又印證了我的一個理論:好吃的東西通常都不健康...-_-



沒打光的全麥小炸彈

老麵的應用之一:包子

自從在料理東西軍看到「老麵」這東西後,就一直想試做看看。於是找了找網路食譜(我都用這個),竟然還真讓我找到了老麵的作法!興奮之下,我下定決心用三天 "孵" 出用老麵做的包子。

先努力的讓馬鈴薯發酵!

老麵顧名思義就是老的麵團,通常是這次柔麵剩下的麵團再放一天即成老麵。不過這份食譜的老麵是從用馬鈴薯讓蛋清水發酵開始的,這麼神奇的事怎麼不叫我心癢難耐、躍躍欲試呢?照著網路食譜的作法,二天後還真讓我做出了起泡的發酵水!酸酸的味道聞起來有點像放太久的醋...^^;;

做出了發酵水,接下來就是正式揉老麵團啦!不過我用的食譜加的麵粉好像太少了...老麵變成稀稀的一團(我用的麵粉量已經比食譜要多了,還是水水的不成團狀)。因為搞不清楚老麵是本來就稀稀的還是應該要成團狀,我在多加了兩倍於食譜的麵粉後就停止了,直接讓它稀稀的一盆發酵一天。

稀稀的老麵,可以看到很多發酵的泡泡



開始揉包子皮用的麵團!

發酵一天後,這老麵真是酸味沖天!因為我做的量是包子皮要用的份量的兩倍,所以就存一半起來放冰箱冷藏(這放冰箱的一半後來成了下一篇的源頭)。聽說如果要過一段時間才用這老麵,可以放冷凍。

這老麵不僅酸,而且因為稀稀的,超級黏手!我跟包子皮麵團奮鬥了一個上午之後,好不容易終於揉好了。


休息嗎?才不呢!肉餡還沒動手阿!

在等待包子皮麵團發酵的2、30分鐘內,我又用趁空趕快做了包子的肉餡。我選了網路食譜內最簡單的蔥花鮮肉餡。由於菜販送我們家的蔥總是太多,這次總算有個食譜可以把多餘的蔥一次消耗完了。


開始包了!

之前我媽做過懶人小籠包,外皮是用現成的水餃皮來包。因為水餃皮比較乾硬,所以包起來形狀很好看,但是蒸出來的口感不太像傳統小籠包,比較像燒賣...=_=
這次用老麵做的皮就超軟,導致我包起來時,上面的花捏得不好看,波浪不明顯,不過還算勉強可以接受。好不容易包完了十幾顆包子、噴上醋水後,我終於可以鬆口氣去泡茶,等晚餐時間再來開始蒸!



包好的包子(皮較白的部分是沾到水)


小心燙手!

食譜上寫包子皮只要蒸10分鐘我一直不信,想說那麼厚的包子怎麼可能10分鐘就蒸熟?結果事實證明我是多慮了,請不要小看水蒸氣的威力!水燒開後10分鐘,「孵」了三天的包子終於大功告成!



蒸好了!



護伯實驗心得:

以做白老鼠的老爸老媽的評價來看,我這次應該是算成功了。(但是一個人嫌我肉餡不夠鹹,另一個說OK。這叫我怎麼做人阿?><)以我個人觀感,這個包子皮是比較硬實型的,跟7-11超白、超軟的包子皮不一樣。至於肉餡,可能是我肉放太少了,不夠多汁,下次試試看把冰凍的高湯一起攪進餡內,或許可以做出像小籠包那樣噴汁的包子喔!



包子斷面秀(這隻手不是我的玉手喔!)

難以置信超簡易白斬雞

這道菜是從外婆眷村的朋友那邊吃到的。
味道恰到好處,不油不鹹,令人齒頰留香、回味無窮~
這麼好吃的東西當然要請教作法!
一問之下,作法卻是令人難以置信的簡單!

材料:
雞一隻(大小要放得下你家的大同電鍋)
鹽適量
酒適量(可不用)

作法:
1. 將雞塞進大同電鍋,外鍋加兩杯水蒸熟。
2. 蒸熟後馬上取出,於整隻雞外表均勻地抹上鹽。
3. 放涼後切塊放入冰箱。

備註:
1. 喜歡吃鹹一點的人可以在把雞拿去蒸之前就先抹一次鹽,蒸熟後再抹一次。
2. 怕雞有腥味的人可在蒸之前抹點酒,但切忌勿抹太多,否則蒸出來會變成醉雞。

護伯實驗心得:
不知是不是這次實驗用的雞腿太大,外鍋放兩杯水後蒸出來後,中間還是有血水。所以建議怕見血水的人可以比上述作法再多加一點水進外鍋,讓雞蒸久一點。

2007/3/2

最愛的天下第一辣:碎肉炒茄子

「天下第一辣」大概是我吃過最辣的辣椒醬了(對於不吃辣的人而言,吃上一口可能就會想去撞牆吧?:P)!嗜辣如命的我,在回家與爸媽住之前總是盡量運用這小小一罐辣椒醬,加上同樣是我的最愛的大蒜與茄子,就是一道讓我口水直流的佳餚了!(雖然這道佳餚對某些人而言可能是毒藥:P)

護伯煮菜,一切隨意,喜歡什麼就加什麼,而且加越多越好!

材料:
茄子:量隨意
大蒜:量隨意(我都加很多,至少有茄子的量的三分之一)
豬絞肉:量隨意,但加太少,煮出來的汁會比較沒味道喔...我都放一個拳頭的量
黑胡椒、米酒、鹽少許
「天下第一辣」辣醬:一茶匙半(這個已經非常辣了,加太多會嚐不出肉&茄子的味道喔!)

作法:
1. 大蒜切碎爆香,然後加入絞肉&鹽&米酒拌炒
2. 加入茄子(切片)略炒後,加入天下第一辣&少許水悶煮
3. 煮至茄子軟爛、醬汁濃稠後,灑上胡椒即可起鍋